日本乡村振兴演变及启示经验

日本乡村振兴演变及启示经验

起步阶段

调动各方力量,开启新农村建设

二战后,日本进入恢复重建阶段。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乡村发展停滞问题,1955年开始了“新农村建设”计划,强调构建农民共同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民互助合作。据认为,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标志着日本乡村振兴运动的开始,强调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967年,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标志,启动第二轮“新农村建设”,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乡村面貌,实现产业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差距。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通过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满足基本生活产品需求

变革阶段

兴起造村运动,打造农业品牌

为了避免直接引用西方乡村振兴经验导致资源集中和不平衡发展,日本根据本国情况鼓励地方居民自主探索乡村建设的新模式。20世纪70年代的“造村运动”是日本第三轮“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提出了开发地方农特产品、培育地理品牌、加强农民市场话语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人才培养等要求。其中最成功的是1979年平松守彦提出的“一村一品”运动,强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着日本乡村振兴进入地方主导阶段。日本政府在1999年颁布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成为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提出保护传统农业的同时,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融合生态、观光和休闲的农业类型,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再发展阶段

制定地方创生政策,构建治理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日本爆发金融危机致使经济泡沫破裂,其消极影响逐渐辐射到经济社会的其他领域。日本国内陷入持续萧条期,2000年后农村户净收入开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人口老龄化、过疏化带来的农村土地空洞化问题加剧。为改变日本当前面临的经济状况,转变乡村农业发展模式,东京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于90年代初提出了“六次产业化”的重要理念;而后日本政府于2010年颁布《六次产业化·地产地销法》,将乡村振兴工作重心转向农业“生业”转型上来,集约土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2014年日本内阁颁布《城镇、人口、工作创生法》,提出“地方创生”政策,打造地方社会治理的全新架构模式,强调既要保护乡村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地域生活文化,又要积极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的科学技术和先进人才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交流创造活动,推动原有居民与回归农村新移民多样化共生。

日本实施乡村振兴的经验梳理

顶层规划,构建政策性振兴机制

截至2015年,日本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四次《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日本政府坚持先立法的原则,努力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运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基础。为了配合和满足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工作和实际需求,日本在体制建设方面积极投入。他们在农林水产省内设立了“农业振兴局”,在省级农业局设立了农业振兴科,协调农村合作组织等民间团体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确保中央规划与地方意见有机结合。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中层干部跨机构互派制度,有效统筹各部门的政策资源。在政策实施方面,日本从宏观上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和开发方案,增加财政投资力度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为村镇建设提供指导。

资金支持,完善普惠性支农体系

首先,日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支持方面增加了财政资金投入。例如,他们于2013年设立了"山村发展支持制度",向积极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调研和先进人才培训的政府或企业提供每年1,0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其次,日本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增加了税收减免力度,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果。国税和地税部门为符合"振兴八法"等法律规定的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购置税和固定资产税等方面的减免优惠。最后,在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下,日本建立了具有合作性质的"二三三"模式的信贷机构,并将其整合到综合农协中,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和农协三方的合作。政府主导实施普惠的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普惠扶持基金,构建农协覆盖农村全产业链,加大对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的综合措施,日本为乡村振兴运动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村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

产业融合,打造创新性出圈模式

日本一直重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利用乡村具有本地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特点。他们展开了造町运动和一村一品运动,深入挖掘和重点发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日本注重开发、挖掘、提升和整合乡村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牧产品和自然资源,促使乡村原有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乡村产业的特色。例如,日本长野县小布施町将北斋文化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此外,日本以发展“六次产业化”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充分合作,拓展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范围,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他们在扩大产业发展渠道的同时,促进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断增强。

保障并行,推进多面性民生建设

首先,日本加强了乡村医疗卫生建设。政府鼓励村民全面参加医疗保险,并为贫困家庭提供医疗援助。《劳动者伤害补偿保险法》的颁布有效保障了农民和农业企业员工在使用农业机械时的治疗和经济补偿权益。同时,政府增加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培养医疗卫生工作者,提升乡村医疗水平。

其次,日本完善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他们实行双层结构制度,不断增强年金制度的正面效应,以满足不同的养老保险需求,提高农村养老生活水平。

最后,日本注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加大了对乡村偏远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例如,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乡村教育补贴预算总额达到了755.7亿日元。此外,他们增加了农村教师的补贴,实施了多项学生教育援助措施,缩小了教育资源差距,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

生态维护,创造内源性可持续环境

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逆城市化问题,日本政府在加强乡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满足归乡人员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并为农村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内源性条件。

首先,在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方面,日本推行了由省级地方政府主导的农村综合治理项目,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影响。

其次,日本严格控制乡村生态环境,对全国河流进行分级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并予以严厉处罚。

第三,日本保护和开发乡村景观资源。他们制定并实施了景观农业振兴区域规划,要求在农村修建生活和生产基础设施时优先考虑保护乡村景观。通过项目如美丽田园复兴,为乡村生态建设提供财政补贴。

此外,日本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地域循环共生圈。他们以低碳和循环的生态理念引导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日本实施乡村振兴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助力农业现代化,稳住乡村发展基本盘

一是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建设高标准农业用田。

二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生物育种科研项目研究,建设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攻克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打造多元农业建设格局,促进农业智慧化发展。政府、农村、企业协同发力,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制定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其中,政府提供农机购置补贴等方式,农业生产部门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农业产业链条,激发农民积极性,培养农业带头人,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

聚焦三产融合,打造乡村特色化产业

一是坚持实地考察,突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融合新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培育多元主体,促进产业向加工型方向转变。

三是落实土地政策,规范土地流转,提供优质待遇环境,培育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四是挖掘农业多功能属性,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产业链条纵向和横向融合体系。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支持性金融体系

一是构建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优化资金配置结构,给予新型经营主体资金支持,加强金融监管和征信体系建设。

二是重构农村金融运营体系,挖掘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更新。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资金帮扶,优化投资环境,激发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是注重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联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改善服务性供给,推动社保一体化进程

一是构建农村社保制度,充实保障项目,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保障问题。

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对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社保体系整合,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三是建立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加强部门衔接,培养专业人员,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效果。

构建多元性治理,营造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促进他们参与乡村生态恢复和建设活动。

二是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修改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实效。

三是建立生态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吸收农民关于生态问题的举报意见,进行精准化监督。

四是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改善硬件设施,推动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促进生态产业链发展,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资源的统一融合。

活动 · 简讯

【游学时间】:2024年5月26—31日

【游学地点】:日本·九州

【参会对象】: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游学形式】: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围炉夜话+资源链接

【咨询电话】:16711177333 栗老师(获取详细行程资料)

游 学 行 程 安 排

D1

5月26日

【全天】乘飞机前往日本--福冈,抵达日方后接机

【晚上】破冰晚宴

D2

5月27日

【上午】鸡蛋庵--日本农产品品牌化典范

【考察亮点】

1)日本销量第一的鸡蛋直卖所,年营业额近30亿日元

2)死磕单品,打造爆款

3)日本农家直销的最成功案例

4)“鸡蛋1小时上架销售”作业流程

【分享嘉宾】松岡義博,Cocofarm鸡蛋庵创始人,会长

【下午】熊本熊--日本最具人气的超级网红

【考察亮点】

1)世界最成功的IP打造案例之一

2)县域IP的卖萌二次元文化,带动小城经济

3)最会赚钱的小熊,带来千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分享嘉宾】成尾雅贵,熊本品牌推进课第3代课长,被称为“熊本熊的养父”

D3

5月28日

【上午】美邸养老院

【分享嘉宾】养老院运营负责人

【考察亮点】

1)日本最知名的认知症照护机构

2)极致的养老设计,专业且人性化的服务

3)家庭化环境的营造

4)专业的饮食搭配和医疗护理

【下午】樱十字康养集团

【分享嘉宾】医院负责人

【考察亮点】

1)日本知名的药妆巨头企业--再春馆制药所经营的以康复理疗为特色的医院

2)从【治疗疾病的医院】到【健康生活方式的提案所】

3)医疗带动小镇创生的案例

D5

5月29日

【上午】阿苏农场--日本最大的康养主题农场

【分享嘉宾】月冈,阿苏农场常务负责人

【考察亮点】

1)医疗机构监修的日本最大规模的健康疗愈型主题农场

2)以“运动、餐饮、疗愈、住宿、体验、购物”为支撑的六大业态

3)专业的康养疗愈课程

4)以健康为特色,年接待客人500万人

5)阿苏火山,馒头屋营造出的童话世界

【下午】日本最人气的温泉小镇--黑川温泉

【分享嘉宾】北山,黑川温泉事务局长

【考察亮点】

1)常年蝉联九州第一,最具日本风情的秘境温泉小镇

2)从危机到重生的经验秘诀分享

3)活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场景氛围营造

4)侘寂风的自然美学

D5

5月30日

【上午】村文化商社--鳗鱼的睡窝

【分享嘉宾】白水

【考察亮点】

1)日本乡村振兴的推手---【地区文化商社】中最成功的案例

2)乡村在地文化的设计营销,制造,零售,旅宿等多业态共同发展的商业模式

3)乡村发展起来的“土”品牌成为东京表参道迷人的时尚

【下午】楠木汉方康养园

【分享嘉宾】项目负责人

【考察亮点】

1)以东洋医学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复合型设施

2)轻医疗,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提案,帮助打造不生病的身体

3)药草种植,汉方医药品销售,健康咨询,美容,针灸院,健康餐厅等多种业态

D6

5月31日

【上午】福冈天神地区购物

【下午】根据航班时间乘坐专车前往福冈国际机场,搭乘国际航班返回温暖的家

深度考察

日本

我们学什么

养老机构的设计和运营

日本如何把中医元素植入康养机构?

如何发展健康有机农业?

熊本熊这个世界级的IP是如何打造的?

地方社区营造机构在地方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

如何充分整合当地资源优势,深入开发单一产品,从而带动区域多元化发展?

民宿如何活用在地文化,与区域共同发展?

日本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如何结合,让旅客完美体验的细节有哪些?

如何通过创意营销推动传统工艺与乡村建设?

推动日本乡村振兴的地域文化商社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日本第3部门公司在推动地方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盈利?

如何在乡村打造一个“健康与美”的项目?

日本的地方创生和中国的乡村振兴有何异同?

日本地方面临哪些课题,这些课题对于中国意味着怎样的机会?

如何报名?

1、电话报名:16711177333 栗经理(长按复制手机号码可加微信 备注“咨询日本游学”)

2、短信报名:编辑“企业名称+姓名+职位+联系方式”发送至 16711177333

3、微信报名:扫一扫备注“咨询日本游学"+企业信息+联系方式”

备注:☆本次游学仅限相关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级别加,商务考察会收取一定费用,请知悉,非诚勿扰!

正式报名流程:领取报名表→填写报名表签字或盖章拍照回传审核→办理报名费用→落实安排,开具发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