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首都

南非首都

比勒陀利亚联合大厦(英语:Union Buildings)是南非政府的总部,也是南非总统的办公室南非最高上诉法院位于布隆方丹的法院大厦开普敦议会大厦是南非国会所在地

南非共和国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城市的国家。南非没有单一的法定首都,南非政府的三个权力部门,分别坐落在三个不同的城市。[1] 开普敦作为南非国会所在地,是立法首都,《南非宪法》第四章规定“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但根据第76(1)和(5)条颁布的议会法案,可以规定国会所在地在其他地方。”[2] 比勒陀利亚作为南非总统和内阁(英语:Cabinet of South Africa)所在地,是行政首都,大多数外国大使馆都位于比勒陀利亚。布隆方丹是最高上诉法院所在地,作为南非第二最高法院,传统上被视为司法首都;[3] 尽管作为南非司法最高法院的宪法法院,自1994年设立以来,就一直坐落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

位置[编辑]

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class=notpageimage| 南非的三个首都:比勒陀利亚(行政首都)、开普敦(立法首都)和布隆方丹(司法首都)

历史[编辑]

近代南非历史中,英国和阿非利卡人之间爆发过两次重大战争。第二次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并于1910年成立南非联邦,联邦合并先前的四个英国殖民地:开普、纳塔尔、奥兰治河(英语:Orange River Colony)和德兰士瓦;它们成为南非联邦成立时的四个传统省份:开普省、纳塔尔省、德兰士瓦省和奥兰治自由邦省,其中比勒陀利亚和布隆方丹是布尔人传统省份的首府,其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前被称作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新成立国家的首都选址存在很大争议,最终各方达成政治妥协,选定三个首都城市,以平衡全国的权力,防止任何单一城市主导新关系的领导权,由此形成南非的三个首都城市。

此后,这三个首都城市一直保持不变,部分原因是受到殖民主义产生种族隔离政治和文化困境的影响,确保权力不会集中在单一地区。同时,也因为它符合“彩虹之国”的多样性,这里包含黑人(英语:Bantu peoples of South Africa)、白人、印度人、有色人等不同族群,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最终,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反映南非复杂的历史进程,并尊重全国各地的各种身份认同。

开普敦[编辑]

更多信息:开普敦历史(英语:History of Cape Town)

开普敦被选为立法首都,是南非共和国立法议会所在地,包括国民议会和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开普敦位于南非西南角的西开普省,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开普敦市大都会自治市组成部分、西开普省省会。

17世纪以来,开普敦一直是欧洲贸易路线的重要站点。165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此建立中途站,开普敦也由此开始繁荣发展,成为荷属好望角殖民地的行政中心。19世纪初,英国人曾多次试图从荷兰手中夺取开普敦的控制权,最终于1814年两国签署《英荷条约》,将其沦为英国殖民地。1910年,两个布尔共和国、纳塔尔殖民地与开普殖民地合并,正式成立南非联邦,开普敦自此成为南非的立法中心。

比勒陀利亚[编辑]

比勒陀利亚被选为行政首都,是南非总统办公室、内阁和政府部门(英语: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Africa)所在地,一直也是外国大使馆的所在地。比勒陀利亚位于南非北部的豪登省,是南非人口排名第四大城市,毗邻南非人口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同时,也是茨瓦内市大都会自治市组成部分。

1860年,比勒陀利亚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首都,第一次布尔战争的和平条约在此签署;但是,德兰士瓦在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向大英帝国投降。1910年成立南非联邦,比勒陀利亚自此成为南非的行政和外交中心。

布隆方丹[编辑]

布隆方丹被选为司法首都,是最高上诉法院所在地,现今作为南非第二最高法院(仅次于宪法法院)曾于1910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南非的最高法院;1994年起,宪法法院取代最高上诉法院对宪法事务的管辖,并于2013年取代对一般事务的管辖,因此不再担任最高法院。

布隆方丹位于南非中部的自由邦省,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九大城市;同时,也是布隆泉大都会自治市(英语:Mangaung Metropolitan Municipality)组成部分、自由邦省省会。布隆方丹于1846年正式建成,最初是英国的一座堡垒,并于1848年成为奥兰治河主权区(英语:Orange River Sovereignty);1854年布尔人建立奥兰治自由邦,布隆方丹成为首都,并开始扩张。1899年,布隆方丹发起布隆方丹会议(英语:Bloemfontein Conference),准备阻止第二次布尔战争,但以失败告终。

1910年成立南非联邦,四个殖民地原有的最高法院,成为新成立南非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of South Africa)的省级分支机构,位于布隆方丹的最高上诉法院作为纯粹的上诉法院,地位高于省级分支机构。尽管1994年成立的南非宪法法院设立在约翰内斯堡,但布隆方丹因其历史而经常(且传统上)被称为南非的司法中心。

年表[编辑]

国家或地区

首府

时期

简述

前殖民时期

马蓬古布韦王国Mapungubwe

马蓬古布韦山

约13世纪

班图人建立马蓬古布韦王国,位于沙希河与林波波河的交汇处,范围包括现今南非共和国的林波波省。

穆塔帕王国Mwene we Mutapa

大津巴布韦

15世纪至18世纪

南部非洲的古老王国,其疆域可能延伸至林波波河。

穆提特瓦王国Mthethwa

约1780年至1824年

恩古尼人建立的王国,由大约30个部落联盟组成,位于现今夸祖鲁-纳塔尔省东北部。

恩德万德韦王国(英语:Ndwandwe)Ndwandwe

约1780年至1826年

18世纪有一支讲班图语的恩古尼人,在蓬戈拉河和黑乌姆福洛济河(英语:Black Umfolozi River)之间建立的王国。

祖鲁王国Wene wa Zulu

夸布拉瓦约冈冈德罗乌(英语:umGungundlovu)乌伦迪

1816年至1897年

姆蓬多王国(英语:Pondoland)EmaMpondweni

乌姆津武布河口

19世纪

荷兰殖民地

荷属开普殖民地Nederlandse Kaapkolonie

好望堡 → 开普敦

1652年4月6日至1795年9月16日

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发现好望角。1652年扬·范里贝克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非洲南部建立开普敦,作为荷属东印度往返欧洲的中途站,负责建设好望堡(英语:Fort of Good Hope)(Ford de Goede Hoop),并一直使用到1674年,随后被1666年建造的好望堡(Kasteel de Goede Hoop)取代。

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劳工合同,欧洲工人必须为公司服务至少五年,之后可以作为荷属开普殖民地的自由民(英语:Free Burghers in the Dutch Cape Colony)使用土地,他们首先居住的地方称为“绿地”(Amstel)和“荷兰花园”(Hollandsche Tuin)。自由民进入荷属开普殖民地被视为欧洲白人在南非永久定居的开始,最终演变成为开普荷兰人(英语:Cape Dutch)和布尔人,即现今阿非利卡人的先祖。

→ 巴达维亚开普殖民地(荷兰语:Bataafse Kaapkolonie) → Bataafse Kaapkolonie

开普敦

1803年2月21日至1806年1月10日

1795年发生梅森堡战役(英语:Battle of Muizenberg),英国占领开普敦,根据1802年签署的《亚眠条约》,英国于1803年3月1日将开普敦转让给荷兰,由于巴达维亚共和国于1796年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归国有,所以开普敦成为海牙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布尔共和国

斯韦伦丹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wellendam)Republiek van Swellendam

斯韦伦丹

1795年6月17日至1795年11月4日

当地居民因对荷兰东印度公司产生不满,而效仿法国大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国,随着好望角被英国占领而解体。

格拉夫-里内特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Graaff-Reinet)Republiek van Graaff-Reinet

格拉夫-里内特

1795年至1796年

当地居民因对荷兰东印度公司产生不满,而宣布成立共和国,随着好望角被英国占领而解体。

索特潘斯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outpansberg)Republiek van Zoutpansberg

索特潘斯堡村(英语:Zoutpansbergdorp)

1835年至1864年

温堡(英语:Winburg)Winburg

温堡镇

1836年至1844年

波切夫斯特鲁姆Potchefstroom

波切夫斯特鲁姆镇

1837年至1844年

纳塔利亚共和国Natalia Republiek

彼得马里茨堡

1839年至1843年

温堡-波切夫斯特鲁姆共和国(荷兰语:Republiek Winburg-Potchefstroom)Republiek Winburg-Potchefstroom

温堡和波切夫斯特鲁姆

1844年至1848年

克利普河共和国(荷兰语:Republiek Kliprivier)Republiek van Kliprivier

雷地史密斯

1847年至1848年

莱登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Lydenburg)Republiek van Lydenburg

莱登堡

1849年至1860年

乌得勒支共和国Republiek van Utrecht

乌得勒支

1852年至1858年

南非共和国Zuid-Afrikaansche Republiek

比勒陀利亚波切夫斯特鲁姆(1858年至1860年)

1852年至1877年

海德堡(流亡政府)

1880年至1881年

比勒陀利亚

1881年至1902年

奥兰治自由邦Oranje-Vrystaat

布隆方丹

1854年至1902年

霍森共和国(英语:State of Goshen)Republiek van Goosen

鲁伊赫龙德(英语:Rooigrond)、马菲肯

1882年至1883年

斯特拉兰共和国(英语:Stellaland)Republiek Stellaland

弗雷堡

1882年至1883年

斯特拉兰合众国Verenigde Staten van Stellaland

弗雷堡

1883年至1885年

新共和国(英语:Nieuwe Republiek)Nieuwe Republiek

弗莱海德

1884年至1888年

乌平托尼亚共和国(英语:Upingtonia)Republiek van Upingtonia → 莱登斯鲁斯特共和国 → Republiek van Lijdensrust

赫鲁特方丹

1885年至1887年

小自由邦(英语:Klein Vrystaat)Klein Vrystaat

彼得勒蒂夫

1886年至1891年

南非共和国(马利兹起义)Zuid-Afrikaansche Republiek

比勒陀利亚

1914年至1915年

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家

开普殖民地Britse Kaapkolonie

开普敦

1795年9月16日至1803年2月21日

1795年发生梅森堡战役,英国占领开普敦,根据1802年签署的《亚眠条约》,英国于1803年3月1日将开普敦转让给荷兰。

1806年1月10日至1910年5月31日

1803年发生拿破仑战争,导致之前签署的《亚眠条约》失效;1806年发生布劳乌堡战役后,英国重新占领开普敦,1814年签署《英荷条约》,确认该地主权移交给英国。

英属卡弗拉里亚(英语:British Kaffraria)Brits-Kaffrarië

格拉罕镇(1835年至1847年)威廉王镇(1847年至1866年)

1835年至1866年

纳塔尔殖民地Natalkolonie

彼得马里茨堡

1843年至1910年

奥兰治河主权地(英语:Orange River Sovereignty)Oranjerivier-soewereiniteit

布隆方丹

1848年至1854年

巴苏陀兰Basoetoland

马塞卢

1868/71年至1884年

矿工共和国(英语:Stafford Parker)Diggers Republic

克里普德里夫特(英语:Barkly West)

1870年至1871年

1870年7月30日,斯塔福德·帕克在克里普德里夫特(Klipdrift)成立一个短命国家,自称为“钻石矿工共和国”,又称为“克里普德里夫特共和国”;1871年2月,英国官员抵达该地,帕克解散政府并宣布辞职。

德兰士瓦殖民地Transvaalkolonie

比勒陀利亚

1877年至1881年;1902年至1910年

奥兰治河殖民地(英语:Orange River Colony)Oranjerivierkolonie

布隆方丹

1902年至1910年

格里夸族建立的国家(荷兰语:Griekwastaten)

沃特布尔地Waterboersland

格里夸镇

1813年至1871年

科内利斯·科克地(荷兰语:Cornelius Kok II)Cornelis Koksland

坎贝尔(英语:Campbell, South Africa)

1813年至1857年

亚当·科克地(荷兰语:Adam Koksland)Adam Koksland

菲利普波利斯(英语:Philippolis)

1825年8月25日至1861年12月26日

1823年,英国传教士约翰·菲利普(英语:John Philip (missionary))在南非开拓定居点,格里夸族酋长亚当·科克二世(荷兰语:Adam Kok II)带领族人迁移在该地定居,并成为伦敦会传教站的保护者,直至该地被布尔人大迁徙开拓者(英语:Voortrekkers)占领。

东格里夸兰(英语:Griqualand East)Griekwaland-Oos

科克斯塔德

1861年至1879年

西格里夸兰(英语:Griqualand West)Griekwaland-Wes

金伯利

1870年至1871年

英国自治领和独立时期

南非联邦Unie van Suid-Afrika

比勒陀利亚(行政首都)开普敦(立法首都)布隆方丹(司法首都)

1910年5月31日至1961年5月31日

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合并英国原有的四个殖民地:开普、纳塔尔、奥兰治河和德兰士瓦;1931年英国国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令》,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实际上相当于实质独立的主权国家。

西南非洲Suidwes-Afrika

温得和克

1915年7月9日至1990年3月21日

1915年南非占领德属西南非洲,根据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成为南非管辖的国际联盟托管地;随后,二战爆发导致国际联盟崩溃,南非政府于战后拒绝将西南非洲交还为联合国托管地,并一度计划将其并入为南非第五省。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终止南非对西南非洲的托管;然而,南非仍然继续控制西南非洲。1968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起南非逐步给予西南非洲有限的地方自治,并于1985年组成过渡政府(英语:Transitional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Namibia)),最终于1990年获得独立,成为纳米比亚共和国。

南非共和国Republiek van Suid-Afrika

比勒陀利亚(行政首都)开普敦(立法首都)布隆方丹(司法首都)

1961年5月31日至现在

1960年南非举行公投,决定以共和国取代联邦,根据1961年修订的《南非宪法》,南非脱离大英国协并解散联邦,重新成立为共和国。

南非前省份

开普省Kaapprovinsie

开普敦

1910年至1994年

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合并英国的四个殖民地,成为南非最初的四个省。1913年南非开始实施种族隔离,黑人多数群体被限制在特定区域,约于1950年代末开始逐渐合并为“家园”,也称为“班图斯坦”。1994年4月27日,南非首次举行全部民族参与的大选,所有省和黑人家园均被解散,重新并入划为九个省。

纳塔尔省Natalprovinsie

彼得马里茨堡

奥兰治自由邦省Oranje-Vrystaat

布隆方丹

德兰士瓦省Transvaal

比勒陀利亚

南非黑人家园(*获得南非承认独立)

博普塔茨瓦纳*Bophuthatswana

马菲肯(至1977年)姆马巴托(英语:Mmabatho)(1977年至1994年)

1972/77年至1994年

茨瓦纳人的家园,1961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2年成立自治政府,1977年获得南非承认独立。

西斯凯*Ciskei

兹韦利查(英语:Zwelitsha)(至1981年)比绍(1981至1994年)

1972/81年至1994年

科萨人的家园,1961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2年成立自治政府,1981年获得南非承认独立。

加赞库卢Gazankulu

吉亚尼

1973年至1994年

聪加人的家园,1962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3年成立自治政府。

卡恩格瓦尼KaNgwane

绍曼斯达尔(英语:KaMatsamo)(至1980年代中期)路易埃维尔(英语:Louieville)

1984年至1994年

斯威士人的家园,1976年获得领土管理,1977年成立议会,1984年成立自治政府。

夸恩德贝勒KwaNdebele

锡亚布斯瓦(至1986年)夸姆赫兰加(英语:KwaMhlanga)(1986年至1994年)

1981年至1994年

恩德贝莱人(英语:Southern Ndebele people)的家园,1977年获得领土管理,1979年成立议会,1981年成立自治政府。

夸祖鲁KwaZulu

农戈马(至1980年)乌伦迪(1980年至1994年)

1977年至1994年

祖鲁人的家园,1970年获得领土管理,1972年成立议会,1977年成立自治政府。

莱博瓦Lebowa

塞斯赫戈(英语:Seshego)(至1974年)莱博瓦科莫(英语:Lebowakgomo)(1974年至1994年)

1972年至1994年

北索托人(英语:Northern Sotho people)的家园,1962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2年成立自治政府。

库瓦库瓦QwaQwa

维特西斯胡克(英语:Witsieshoek) → 普塔迪贾巴

1974年至1994年

南索托人的家园,1969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4年成立自治政府。

特兰斯凯*Transkei

乌姆塔塔

1964/76年至1994年

科萨人的家园,1956年获得领土管理,1963年成立议会,1964年成立自治政府,1976年获得南非承认独立。

文达*Venda

西巴萨(英语:Sibasa)(至1979年)托霍延杜(1979年至1994年)

1973/79年至1994年

文达人(英语:Venda people)的家园,1962年获得领土管理,1971年成立议会,1973年成立自治政府,1979年获得南非承认独立。

西南非黑人家园(**获得成立自治政府)

布希曼兰(英语:Bushmanland (South West Africa))Bushmanland

楚姆奎(英语:Tsumkwe)

1976年至1989年

桑人的家园。

达马拉兰Damaraland

霍里克萨斯

1980年至1989年

达马拉人(英语:Damara people)的家园,1977年成立议会。

东卡普里维**East Caprivi

卡蒂马穆利洛

1972年至1989年

洛兹人(英语:Lozi people)的家园,1972年成立议会,1976年成立自治政府。

赫雷罗兰Hereroland

奥卡卡拉拉

1968年至1989年

赫雷罗人的家园。

卡奥科兰(英语:Kaokoland)Kaokoland

奥普沃

1980年至1989年

辛巴人的家园。

卡万戈兰**Kavangoland

龙杜

1970年至1989年

卡万戈人(英语:Kavango people)的家园,1970年成立议会,1973年成立自治政府。

纳马兰(英语:Namaland)Namaland

基特曼斯胡普

1980年至1989年

纳马人(英语:Nama people)的家园,1976年成立议会。

奥万博兰**Ovamboland

翁丹瓜

1968年至1989年

奥万博人的家园,1968年成立议会,1973年成立自治政府。

里霍博斯(英语:Rehoboth (homeland))Rehoboth

里霍博斯

1979年至1989年

巴斯特人的家园,1977年成立议会。

茨瓦纳兰(英语:Tswanaland)Tswanaland

阿米努伊斯(英语:Aminuis)

1980年至1989年

茨瓦纳人的家园。

南非省会城市[编辑]

南非从1994年开始分为九个省,以下列出南非各省的首府。[4]

省会

最大城市

旧省

东开普省

比绍

吉科巴哈

开普省

自由邦省

布隆方丹

奥兰治自由邦省

豪登省

约翰内斯堡

德兰士瓦省

夸祖鲁-纳塔尔省

彼得马里茨堡

德班

纳塔尔省

林波波省

波洛夸内

德兰士瓦省

姆普马兰加省

姆邦贝拉

德兰士瓦省

西北省

马菲肯

鲁斯登堡

开普省和德兰士瓦省

北开普省

金伯利

开普省

西开普省

开普敦

开普省

另见[编辑]

南非主题

南非城市列表

南非最大城市排名

参考资料[编辑]

^ South Africa. World Factbook. CIA. [2025-04-20].

^ Chapter 4 – Parliament. 19 August 2009 [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May 2013).

^ Marais, Lochner; Twala, Chitja. Bloemfontein: the rise and fall of South Africa's judicial capital. African Geographical Review (Informa UK Limited). 2020-05-07, 40 (1): 49–62. ISSN 1937-6812. S2CID 218929562. doi:10.1080/19376812.2020.1760901.

^ South Africa's provinces. gov.za.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9 September 2021].

查论编多首都国家现存非洲

贝宁

波多诺伏、科托努

布隆迪

基特加、布琼布拉

科特迪瓦

亚穆苏克罗、阿必尚

史瓦帝尼

墨巴本、洛班巴

南非

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

美洲

玻利维亚

苏克雷、拉巴斯

智利

圣地牙哥、瓦尔帕莱索

多米尼加

圣多明哥、西圣多明哥

亚洲

马来西亚

吉隆坡、布城

斯里兰卡

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科特、可伦坡

欧洲

蒙特内哥罗

波德戈里察、采蒂涅

荷兰

阿姆斯特丹、海牙

曾经非洲

利比亚

1951-1969:的黎波里、班加西

马拉威

1974-1994:利隆圭、松巴

亚洲

英属印度

1858-1911:西姆拉、加尔各答;1911-1947:西姆拉、德里

老挝

1947-1975:永珍、琅勃拉邦

菲律宾

1948-1976:奎松市、马尼拉

欧洲

格鲁吉亚

2012-2018:第比利斯、库塔伊西

德国

1990-1999:柏林、波恩

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3-2006:贝尔格莱德、波德戈里察

查论编非洲各国的首都粗斜体为未被国际普遍承认国家的首都和属地的首府。北非

开罗(埃及)

喀土穆(苏丹)

的黎波里(利比亚)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拉巴特(摩洛哥)

突尼斯(突尼西亚)

提法里提(临时) / 阿尤恩(名义)(西撒哈拉)

西非

阿布贾(奈及利亚)

阿克拉(加纳)

巴马科(马里)

班珠尔(冈比亚)

比绍(几内亚比索)

科托努(政府所在地) / 波多诺伏(国民议会所在地)(贝宁)

达喀尔(塞内加尔)

弗里敦(塞拉利昂)

洛美(多哥)

蒙罗维亚(利比里亚)

努瓦克肖特(毛里塔尼亚)

尼亚美(尼日尔)

瓦加杜古(布吉纳法索)

普拉亚(佛得角)

亚穆苏克罗(科特迪瓦)

东非

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

阿斯马拉(厄立特里亚)

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

吉布地市(吉布提)

朱巴(南苏丹)

多多马(坦桑尼亚)

哈拉雷(辛巴威)

坎帕拉(乌干达)

基加利(卢旺达)

基特加(蒲隆地)

利隆圭(马拉维)

卢萨卡(赞比亚)

马普托(莫桑比克)

摩加迪沙(索马里)

哈尔格萨(索马里兰)

莫洛尼(葛摩)

内罗毕(肯尼亚)

路易港(毛里求斯)

维多利亚(塞舌尔)

圣但尼(留尼汪)

中非

班吉(中非)

布拉柴维尔(刚果(布))

科纳克里(几内亚)

金夏沙(刚果(金))

利伯维尔(加蓬)

罗安达(安哥拉)

马拉博(赤道几内亚)

恩贾梅纳(乍得)

圣多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雅温得(喀麦隆)

南非

布隆方丹(司法首都) / 开普敦(立法首都) / 比勒陀利亚(行政首都)(南非)

哈博罗内(波札那)

马塞卢(莱索托)

姆巴巴纳(斯威士兰)

温得和克(纳米比亚)

非洲首都列表 · 各国首都列表

查论编非洲各国家和地区首都联合国会员国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吉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金)

刚果(布)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斯威士兰

埃塞俄比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科特迪瓦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内加尔

塞舌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南苏丹

苏丹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索马里兰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区

阿森松岛

加那利群岛

休达

马德拉群岛

马约特

梅利利亚

留尼汪

圣赫勒拿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西撒哈拉

查论编世界首都不丹东帝汶中国中非丹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乌拉圭乍得也门亚美尼亚以色列伊拉克伊朗伯利兹佛得角俄罗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冈比亚冰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列支敦士登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亚利比里亚加拿大加纳加蓬匈牙利北塞浦路斯北马其顿南奥塞梯南苏丹南非博茨瓦纳卡塔尔卢旺达卢森堡印度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厄立特里亚叙利亚古巴台湾史瓦帝尼吉尔吉斯斯坦吉布提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喀麦隆图瓦卢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马力诺圭亚那坦桑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基里巴斯塔吉克斯坦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塞浦路斯塞舌尔墨西哥多哥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奥地利委内瑞拉孟加拉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安道尔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尼日尔尼泊尔巴勒斯坦巴哈马巴基斯坦巴巴多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拉圭巴拿马巴林巴西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希腊帕劳库克群岛德国德涅斯特河沿岸意大利所罗门群岛拉脱维亚挪威捷克摩尔多瓦摩洛哥摩纳哥文莱斐济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新加坡新西兰日本智利朝鲜柬埔寨格林纳达格鲁吉亚梵蒂冈比利时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汤加沙特阿拉伯法国波兰波黑泰国津巴布韦洪都拉斯海地澳大利亚爱尔兰爱沙尼亚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玻利维亚瑙鲁瑞典瑞士瓦努阿图白俄罗斯科威特科摩罗科特迪瓦科索沃秘鲁突尼斯立陶宛索马里索马里兰约旦纳米比亚纽埃缅甸罗马尼亚美国老挝肯尼亚芬兰苏丹苏里南英国荷兰莫桑比克莱索托菲律宾萨尔瓦多萨摩亚葡萄牙蒙古西撒哈拉西班牙贝宁赞比亚赤道几内亚越南阿塞拜疆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阿布哈兹阿曼阿根廷阿联酋韩国马尔代夫马拉维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马耳他马达加斯加马里黎巴嫩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