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链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 — 收入》(2017 修订),预收账款仅用于核算「无履约义务」的预收款,比如预收的押金;而「有履约义务」的预收款(如预售商品的定金),需计入「合同负债」科目。这一变化让收入确认更精准,避免虚增收入风险。
二、记账环节:从业务发生到凭证录入的全流程拆解
(一)债权类科目记账:钱没收到先记账
1. 应收账款:销售挂账的正确打开方式
场景:A 公司卖给 B 公司一批货物,价税合计 113 万元(增值税 13%),约定 30 天后付款
注意:必须附销售合同、发货单、发票记账联作为原始凭证,税局查账时会重点核对「三流一致」(货物、发票、资金流)。
2.其他应收款:员工借支与垫付的处理差异
3.替员工垫社保(个人部分 800 元)
3. 预付账款:定金与货款的不同处理
付采购定金 10 万元:
收到货物,冲抵预付款(价税合计 56.5 万):
预付账款净额=预付定金+补付货款-转入存货金额
4.支付定金
借:预付账款-XX供应商 = 定金金额
贷:银行存款 = 定金金额
收货核销(价税合计 = 存货成本 ×(1 + 税率)):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 存货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存货成本*税率
贷:预付账款-XX供应商 = 存货成本*(1+税率)
(二)预收预付合并:老会计都在用的简化方法
很多企业为避免同一客户重复设科目,会采用「重分类」处理:
应收与预收合并:统一用「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表示预收
应付与预付合并:统一用「应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表示预付
示例:F 公司预收客户 10 万(计入应收账款贷方),后续发货确认收入 15 万(计入应收账款借方),最终应收账款借方余额 5 万表示客户欠付。
(三)互为客户的债务互抵:跨企业的三角债处理
场景:A 公司欠 B 公司 20 万应付账款,B 公司欠 A 公司 15 万应收账款
借:应付账款-B公司 20万
贷:应收账款-B公司 15万
营业外收入 5万(差额部分计入收入,若倒差则计入营业外支出)
五、往来账管理的「避坑指南」与数字化工具
(一)税务稽查高频问题
长期挂账风险:超过 1 年的其他应收款(尤其是股东借款),可能被认定为「分红」征收 20% 个税
预收账款异常:长期挂账的预收账款,税局可能认定为「延迟确认收入」,要求补税并加收滞纳金
坏账核销凭证:缺少催收记录、法律文书等,坏账损失不得税前扣除,需做纳税调增
(三)数字化管理工具推荐
)数字化管理工具推荐
政策红利: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企业使用标准化财务软件并对接税务系统,可享受「非接触式办税」便利,减少人工对账错误。
结语:往来账管好,企业资金链才稳
从销售端的应收账款到采购端的应付账款,从员工借支的其他应收款到股东借款的其他应付款,往来账的每一笔记录都折射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与经营效率。尤其是在金税四期「以数治税」的背景下,规范往来账处理不仅是财务合规的要求,更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举措。
建议财务人员定期(每月)做往来账「三清」
清余额:核对科目余额与业务台账是否一致
清账龄:对超期款项启动预警与催收
清凭证:确保每笔分录附件完整、逻辑清晰
做好这三点,往来账管理不再是难题,反而能成为企业洞察经营状况的「显微镜」。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往来账难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